随着国内核电装机容量扩张与三代技术商用化加速,不锈钢核电用管行业迎来高速增长期。数据显示,2025 年国内市场规模已达 120 亿元,预计 2030 年将增至 180 亿元,年均复合增长率 8.5%,中国占全球市场份额将升至 42%。
供给端呈现 “高端突破、集中度提升” 特征。宝钢、太钢、久立特材等龙头企业通过技术升级,使国产焊管市场占有率超 75%,CAP1400 主管道等关键产品打破国外 15 年垄断,实现进口替代。烟台玛努尔、中国二重等企业攻克整体锻造、冷弯成型等核心技术,产品应用于华龙一号、AP1000 等主流堆型,部分主管道单价达亿元级,寿命延长至 60 年。当前行业 CR5 集中度达 73%,14 家具备一级资质的企业主导市场,沿海产业集群产能占比超 60%。
需求侧受多因素驱动,2025-2030 年新建机组将带动年需求维持 8-10 万吨,核电站延寿改造与四代核电技术商业化进一步推高特种管材需求,耐高温腐蚀材料年均增长 15%。出口表现亮眼,2024 年出口额达 3.2 亿美元,同比增长 24%,“一带一路” 沿线国家采购占比超 67%。
技术层面,数字孪生质检、激光焊接、抗辐照涂层等技术广泛应用,使生产成本降低 20%,焊缝性能达基材 95% 以上。政策明确 2027 年关键材料国产化率需达 90%,倒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,目前 690 合金管等高端产品进口替代率已从 82% 降至 45%,未来五年有望突破 60%。